产品详情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对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莆田实践进行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刻理解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莆田实践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方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和总部署,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充足表现了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对全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作出系统部署。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上来,深刻认识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成就,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莆田实践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莆田实践的总体要求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新福建宏伟蓝图和“四个更大”重要要求,紧密结合市委“一五二三四”工作部署,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协同推进各领域专项改革,积极探索莆田特色改革,更看重系统集成,更看重突出重点,更看重改革实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莆田实践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莆田实践,必须贯彻落实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原则,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文化强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建设美丽莆田、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莆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等重大改革部署,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到二〇二九年,形成一批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具有辨识度与影响力的改革成果、实践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绿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先行市建设各方面制度体系更完善,基本实现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新型工业化推进机制,旗帜鲜明发展实体经济,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持续深化“链长制+云平台”工作机制改革,完善经济发展重大战略工作机制,推动谋大战略、抓大产业、引大央企、育大项目。健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政策体系,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完善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加快低空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布局,推动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有效融合。完善链主企业培育机制,构建“现有、潜在、未来链主企业”三级梯次培育体系。制定重点产业链技术图谱,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完善市、县两级联动推进工作机制,推动县域重点产业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持续扩大有效需求。完善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的政策举措,大幅度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
(2)建立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落实各级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完善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机制,建立健全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现代服务市场体系。重点推进省级鞋服产业供应链平台建设,打造高能级产业服务平台。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发展产业网络站点平台,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实施服务型制造提升行动,创新推广定制化服务、共享制造等模式。健全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机制。加强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3)打造国家数字化的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福建)重要承载区。深入实施数字战略,持续推动企业“智改数转”,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健全信息基础设施统筹规划、整体布局和协调联动的体制机制,适度超前建设5G、算力等信息基础设施,深入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推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开展数字化集成应用创新,建设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智能工厂。优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供给体系,持续深化数字专员“百员千企”诊断,探索形成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长效机制。
持续深化“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建设。健全城市数字化治理体制机制,依托省市一体化公共数据平台打造集约化的数据治理支撑体系。打造“一网统管”事件中枢,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市域治理高效处置体系。积极挖掘“AI+”应用场景,综合运用机器视觉、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生成式AI等创新技术,在公共服务、城市治理等领域先行先试,提升隐患及时预警、趋势智能研判能力。提高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推进数据要素产权、流通、分配、治理等数据基础制度建设。
(4)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打造“4+N+1”战略框架,以“名城、名品、名企、名都”为目标,健全莆田制造、莆田农产品、莆田商贸文旅康养品牌主体培育机制,加快建设莆田品牌矩阵。深化莆田鞋“进高校、进机关、进企业”活动,形成品牌建设实践经验。完善重点行业和领域精品品牌培育机制,打造百威英博雪津、三棵树、海安橡胶等品牌标杆企业,形成品牌经济效应。建立统分结合的全市品牌运营机制,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品牌运营体系,规划品牌传播工作,提高莆田文化软实力和产业影响。
(5)创新推进园区改革。深入实施园区标准化建设行动,开展工业用地建档上图,编制园区总体规划,优化产业园区布局,推进产业园区向“产业社区”转型,打造新型工业化优质产业空间载体。旗帜鲜明讲投资效益、亩均税收,完善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利用政策措施,提高园区集约化发展水平。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推进“一区多园”有机整合提升,探索“智慧园区”“绿色园区”“无废园区”等新模式。推动产业平台整合提升,高标准建设小微产业园,创新“轻资产、重资本”招商、产业基金招商、飞地招商等新模式。
(6)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畅通流动、高效配置。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落实水、能源、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电力市场建设,优化天然气管网运行调度机制。严格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持续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持续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创新优化投资审批程序,完善投贷联动、债贷联动机制。
高质量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发展物联网,深化物流体制机制改革,健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促进物流与产业融合创新机制。优化联铁通港、承东启西、融北接南、内外联动、畅通循环的物流空间布局,完善物流服务保障体系,提升物流专业化服务能力,提高物流标准化、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水平。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深化货运体制市场化改革,统筹港口与铁路规划,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优化。
(7)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开展营商环境支撑行动,落实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中长期规划。进一步完善领导挂钩帮扶企业、联系异地商会工作制度,畅通“政企直通车”“产业云平台”“亲清惠企”等营商环境涉企诉求渠道,健全“企业家接待日”机制,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涉企综合服务。丰富“莆田企业家日”内涵,营造重商亲商安商浓厚氛围。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机制,清理妨碍公平竞争政策,整治重点领域不当竞争行为,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在我市平等进入、公平竞争。优化破产重整机制,深化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协作,优化破产案件财产解封及处置机制。构筑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深化鞋服产业、工艺美术产业及特色名优产品保护力度,推进知识产权创造提质增量。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健全依法甄别纠正涉企冤错案件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信息归集和共享公示机制、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信用修复和异议处置机制。
(8)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弘扬“松绑”放权蕴含的强烈改革勇气和创新精神,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持续深化市国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机制,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健全薪酬分配等制度,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
(9)完善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市战略的体制机制。持续推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综合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公平参与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细分行业建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建立数据赋能民营企业融资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坚持和完善涉企收费治理工作机制和清单管理制度。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合规建设和廉洁风险防控。完善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加快建设更多有全球、全国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和莆商群体。
(10)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动政府预算精细化管理,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绩效评价制度,对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规范非税收入管理。稳健推动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建立财政与其他部门数字资源共享机制,提升数据利用水平和应用价值。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稳妥承接消费税下划地方改革任务。健全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完善提升“金服云”“上市云”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机制。
(11)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力打造新时代“文献名邦”教育高地。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支持莆田学院创建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支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双高校”。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入实施名校名校长名教师引育行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完善“双减”长效工作机制,常态化融入日常教育管理,巩固深化“双减”成果。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有效整合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发挥奖教基金作用,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奖教奖学,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推进教育数字化信息化。
(1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科研攻关机制,探索科研攻关项目“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实施龙头企业研发平台提升工程,深化绿色循环再生纤维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科院STS福建中心莆田分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持续向科技型企业选派“科技副总”,强化企业产学研融合。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探索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机制改革。推进科研类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全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围绕重点产业链建设行业类中试平台、产业类共性技术平台、产业化中试基地。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落实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政策。深化高校、科研院所收入分配改革,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以创新创造为导向,在科研人员中开展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健全科技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强对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
(13)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支撑”行动,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积极融入国家级、省级人才集聚平台,推进“一产业链一研究院”建设,着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建立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加快构建富有莆田特色的人才发展格局。优化人才流动和交流机制,用好人才编制周转池,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育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持续健全保障科研人员专心科研制度,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提升“莆田人才月”平台。强化人才数字赋能,建好用好人才地图,完善企业人才档案,为企业和人才提供精准服务。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市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体系与工作机制,开展重点用人单位授权认定,推动人才具备相应资格条件“即来即办”。健全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持续实施“莆智回归”工程,完善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加大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支持力度。
(14)深化新时代山海协作机制。健全区域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机制,深度融入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福州都市圈、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立健全新时代山海协作县级对口协作机制,鼓励产业匹配度高、互补性强的乡镇(街道)自主开展跨区域协作。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进一步落实闽宁协作和援疆、、援三峡万州库区工作。
(15)健全新型城镇化体系。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聚焦“更安全、更智慧、更美丽、更清洁、更便捷、更人性”目标,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东拓滨海、南进临港,加快形成北城南港、拥溪向海、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建设城市中的现代农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深化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推动组团式发展,加强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管控,打造凸显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和风貌天际线。坚持公园城市理念,结合木兰溪南岸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城市新区,统筹生态廊道、景观视廊和城市绿道布局,加强地上和地下空间的统筹利用、整体开发。系统推进老城有机更新,增配功能、提升风貌,建设一批城市主题公园、文化广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品质。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办法。
(16)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行动。深化村财增收激励机制改革,突出村级党组织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融合、资源唤醒、资产盘活、文旅康养、生产服务等多种经济运行模式,加强村级组织、产业“带头人”培养,支持农户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参与集体经济发展,把群众组织起来,把“三资”盘活起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鼓励“村党组织+合作社+公司”经营模式,支持有条件的村成立强村公司,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动土地规模化流转和连片开发利用,打造一批村集体经济样板。完善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支撑政策体系,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四大名果”“四大贝苗”等名特优新农产品,创建一批省级以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专业村,推动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
(17)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打造乡村振兴重点特色片区,培育乡村振兴莆田样板。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争创中国生态低碳大食物系统候选项目区。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进一步提高乡村振兴工作实效。有序推进村庄分类,深入实施农村建设品质提升暨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完善粮食安全工作机制,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深化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合作经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推进秀屿区开展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试点。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18)有序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建立非农建设补充耕地储备库。进一步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监管机制,完善农田设施建后管护机制。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开展耕地种植用途管控。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与管理。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有序推动荔城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改革,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有序探索开展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建立可复制、能推广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莆田模式。
(19)深入推进港口发展建设。健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构建高效集疏运体系,优化水水中转和多式联运体系,建设莆田国际物流港,打造西进东出、通江达海的战略通道。完善港产联动发展机制,推动海水提钾、五矿、哈纳斯等重大战略项目落地投产,申报综合保税区,推动“煤矿气木”链式发展。培育壮大临港产业体系,发挥罗屿40万吨级大码头效应,搭建“罗屿联盟”平台,做强煤炭、铁矿石等港口贸易,建成国家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国家煤炭战略储备基地,打造亿吨大港、建设国内一流港口。
(20)深化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围绕“一区多园”布局规划,立足我市产业特色整体优化跨境电商园区空间布局,推动园区拓展供应链、人才孵化、仓储物流等综合服务能力,建设选品中心,持续优化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圈。延伸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推动跨境电商出口监管流程优化和效率提升。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对接阿里巴巴国际站、亚马逊、TEMU等知名跨境电商平台深入我市特色产业带,采用企业自营、半托管、全托管等模式,推动“莆田优品”拓展海外市场。
(21)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实施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保障外资企业投资合法权益。发挥首席服务官作用,健全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加强与外资企业和境外商协会常态化沟通交流,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的难点堵点问题。落实外商投资企业外籍员工停居留政策,为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方面提供生活便利。优化对外投资管理和服务,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境外投资办事流程,支持企业组织全球化经营布局。密切关贸、税贸、银贸等跨部门协作,加强完善外贸发展促进体系,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推进贸易产业融合,增强我市外贸综合竞争力。
(22)主动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建立完善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合作机制,推动中沙(福建)产业合作区莆田片区等建设,打造开放新高地。优化信保、汇率避险、融资等服务,支持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新兴市场,加快外向型经济转型升级。落实“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国际合作要求,支持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有贸易往来的企业申请AEO认证。加强文化、教育、健康等领域合作。
(23)探索深化莆台社会融合机制。健全台胞社会参与体系,推出更多便于台胞参与的社会融合项目、基层治理岗位。支持在莆台胞参加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健全台胞在莆困难救助等制度。建立健全莆台学术交流合作机制。完善台胞在莆求学研习制度安排,强化莆台教育交流合作。
(24)探索深化莆台经贸融合机制。建立健全莆台融合发展重点项目清单管理机制,实行审批、要素、资金依法依规优先保障。推进莆台基础设施、能源资源互联互通,积极推动莆台海上直航。突出深化莆台经贸合作,推动莆台在鞋服、医疗健康、电子信息、现代农业、工艺美术等多个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提档升级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落实促进闽台融合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扩大台企台胞金融信用证书政策效应。热情参加两岸标准共通建设,鼓励支持莆台产学研企共同参与各级标准的研制及其标准化活动。完善台胞台企权益保障协调联动机制。
(25)探索深化莆台情感融合机制。强化妈祖文化纽带作用,支持闽台妈祖宫庙联合开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信俗”保护行动,推动湄洲妈祖祖庙参与联合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世界文化遗产。创新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平台载体,培优做强“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天下妈祖回娘家”等妈祖文化交流活动品牌,建设妈祖文化中心。实施莆台历史展示溯源工程,深化宗亲乡亲姻亲交流。探索建立莆台青年团体常态化交流渠道。持续开展莆台中小学校际交流,深化莆台篮球、棒垒球等体育交流。推进台青创业就业基地、对台交流基地建设,助力更多台湾青年参与莆台融合发展事业。
(26)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持续推进民生领域重点工作监督,坚持“清单式”监督,探索创新类案评查、满意度测评等监督方式。健全人大议事规则和论证、评估、评议、听证制度。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打造一月一主题“代表活动日”特色品牌,完善人大常委会领导联系委员、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三个联系”工作制度,深化代表监督实施河湖长制工作。建好用好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构建以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驻外代表联络站、行业代表联系点为主体的履职平台体系,健全基层立法联系点、侨台民宗基层联系点等工作机制。完善侨台代表人士列席市人民代表大会机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27)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创新协商方式,健全协商规则,完善知情明政、协商交流、办理反馈、成果转化等机制。常态化开展“委员履职活动日”活动,用好用活“开门办提案”“莆事好商量”“委员河长制”等履职平台,持续提升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实效。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深化“委员履职活动驿站”和乡镇(街道)政协工作联络组的功能效应。完善协商民主体系,丰富协商方式,健全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制度化平台,加强各种协商渠道协同配合。健全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
(28)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街道社区党建联席会议机制。推进城乡社区开展民主协商标准化工作,健全完善村(居)民议事途径和机制,拓展村(居)民议事平台、服务平台。完善办事公开制度。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的有效形式。
(29)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完善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政治作用的政策举措。健全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储备、教育培养、政治安排、管理监督等机制。完善民族宗教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探索完善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分众化、针对性的政治引领机制。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健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工作机制。完善港澳台和侨务工作机制,发挥我市港澳台和侨务资源丰富优势,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拓宽联系渠道,壮大爱国力量。用好“天下莆人”平台,深化“莆商回归工程”“引侨资、聚侨力、汇侨智”行动,以商引商、以侨引侨,积极引导莆商莆侨莆资莆智回归,促成更多的莆商回归项目生成落地。
(30)完善全面依法治市体制机制。坚持法治莆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立改废释并举,积极开展“小切口”“小快灵”“区域协同”立法,及时推进河湖林田长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重点领域立法,完善听取和审议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等制度机制。深化立法后评估制度改革,加强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基层综合执法新模式和改革新路径,加大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加强市、县、乡三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完善重大决策事项风险评估机制,深化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制度改革。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和权威性。加强人权执法司法保障。稳妥有序推进公安机关机构编制管理改革。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制度。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健全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31)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建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坚持舆情处置上提一级、事件处置下沉一级,健全线上线下“双闭环”导控机制。
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创新实施公共文明素养提升行动,完善文明乡风建设机制,让文明之风吹遍莆阳大地。深化拓展关心关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机制。优化英模人物宣传学习机制。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组织机制。健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体制机制,推进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协同治理机制,完善“扫黄打非”长效机制。
(32)健全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文旅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文旅经济政策,深化龙头文化企业和中小文化企业培育机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集聚区发展,培育壮大文旅产业集群。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完善文旅新业态培育机制,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推动莆阳福道、水上巴士串珠成链、激活价值,将水上巴士打造成莆田金名片。巩固放大历史文化名城效应,加强城市文脉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场馆错时延时开放,推进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鼓励支持“莆阳书房”等公共文化新型空间建设提升。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实施新时代莆仙特色文化文艺精品工程。完善文旅市场综合监管和联合执法机制。建立深化文娱领域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监督机制,完善文物行政责任人和安全巡查责任人挂钩负责制,探索开展木兰溪流域考古调查成果研究阐释、文物活化利用,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工程。推动建设国家级木雕文化博物馆,大力推进《京杭大运河》《百里兰溪图》大型木雕文旅融合项目。编制《莆田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实施全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
(33)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和国际传播体系。健全完善网络执法司法普法工作联动模式。加强涉未成年网络空间治理,提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能力水平。加强传播渠道建设,积极融入全省一体化网上联合传播矩阵,构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体系。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对外宣传通联机制,建强国际传播工作队伍,更好对外讲好莆田故事、发好莆田声音。
(34)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强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健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服务体系,完善工资指导线和企业薪酬调查、信息发布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薪酬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规范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秩序,建立健全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机制,促进企业薪酬策略与经济效益、市场水平相适应。深化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动公立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健全体现岗位绩效的薪酬制度。
(35)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完善“莆惠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计划,强化脱贫人口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政策供给,持续稳定就业规模。突出结构性就业矛盾破解,完善“壶兰工匠”技能人才培育体系,深化企业职工技能培训中心平台建设,畅通人力资源“1对N”常态化供需对接渠道,充分发挥市场化主体作用。突出公共就业服务延伸,推进“莆田零工市场”建设,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完善“数智人社”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打造“一刻钟”便捷高效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施莆籍学子“雁归工程”,吸引更多毕业生来莆回莆留莆就业创业。
(36)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完善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城乡居民和退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动高质量参保,全面取消劳动者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经办管理,推行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新模式,将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等更多群体纳入保障范围。
(37)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健康莆田建设与深化医改工作互促互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深化分级诊疗体系、“联合病房”试点。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完善政府办医投入政策,注重医务人员的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进一步发挥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持续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强化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完成市、县两级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推动医教研产融合发展,以“三医一张网”为载体,实施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共享攻坚行动。创新医疗卫生监管手段,开展全市医疗机构驻点监督工作。引导规范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继续开展“中医固本”行动,加强中医药人才引培。
(38)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深化“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政务服务集成改革,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完善生育休假制度,提高基本生育和儿童医疗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托育服务多元化发展。加快银发经济发展,打造“福见康养”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体系,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内容,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开展老年人优待工作,培育城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提高公办养老机构运营质量和水平,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发展,促进养老服务与家政服务联动发展。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促进医养结合。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持续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工作。
(39)深化木兰溪综合治理。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深化木兰溪全流域系统治理,集成实施“千古木兰溪、百里江山图、十里风光带”工程,把木兰溪打造成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的全流域展示带、全要素展示馆、全景式展示轴。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性和整体性,优化空间功能布局,实施绿心保护利用工程,加强木兰溪水源地保护,争创木兰溪源国家森林公园、木兰溪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兰溪口省级湿地公园,塑造山清水秀生态典范。传承治水文化,建设水利博物馆,推动木兰陂创建5A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景区,打造木兰溪水文化传播新平台。推动木兰溪流域滨海水利文化景观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科学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深入实施节水控水行动,完善水资源信息化管理治理机制,打造全省节水、用水、护水、兴水的标杆城市。
(40)持续保护好湄洲岛。高水平编制完成湄洲岛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实施湄洲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善岸线沙滩保护机制,建设海洋防灾减灾信息化系统,健全污水全方位治理体系,深化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提升全岛绿化覆盖率,建设生态零碳岛,积极参与“国际零碳岛屿联盟”,开展岛屿间零碳国际合作,巩固全国“和美海岛”创建成果。持续推进岛岸一体融合发展,深化湄洲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实施湄洲妈祖祖庙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推进生态博物馆群落项目建设,推动《妈祖祭典》等系列妈祖文化规制申报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创建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生态岛、文旅岛、智慧岛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41)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保障机制。加强基层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规范化建设,确保监测数据全面、真实、准确、有效。落实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持续推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扩大自然资源有偿使用范围,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鼓励综合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实现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和资产保值增值。深化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制度。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完善监测、监管、执法“三联动”机制。开展新污染物协同治理试点工作,加强新污染物风险管控,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构建环境信用监管体系。
(42)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构建山水交融的自然生态风貌格局,打造“美丽河湖”“美丽海湾”莆田模式,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巩固提升河湖长制、林长制成效,深化生态云、智慧河长平台应用,做到一图统抓、统揽、统督、统办,加快构建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调、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化工业污染综合治理,推进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巩固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健全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机制,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终身追究。
(43)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完善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机制,形成权属清晰、权责利统一、保护严格、流转有序、监管有效的集体林权制度。探索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培育壮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大力推动多式联营,促进林业规模经营发展。持续深化林木采伐改革,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龄限制,落实小额采伐告知承诺制审批,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伐后更新造林监督管理机制,持续推动林业金融创新。积极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重点推进湄洲岛妈祖碳票、碳积分项目实施,推动国有林场、造林大户先行先试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逐步构建全域森林碳汇价值实现机制。
(44)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深入实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行动,建立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带动园区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打造绿色工厂的培育机制。深化绿色金融服务保障,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满足绿色企业个性化需求,支持秀屿区多途径探索蓝碳价值创新转化机制。持续强化资源总量管理,推进全面节约,巩固“无废城市”建设成果。加快规划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建立开发和有效消纳新能源的发展机制。探索完善绿色电力交易,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开展分行业分领域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探索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45)健全维护国家安全体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严格落实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健全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推进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完善市、县两级教育基地布局,打造立体宣传矩阵。强化科技赋能,进一步建设维护海外利益安全数字平台,提高涉外领域风险预警、防控、保护的能力和水平。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健全全民国防教育体制机制,健全国防建设军事需求提报和军地对接机制,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深化民兵制度改革。完善双拥工作机制。
(46)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健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委员会工作机制。完善安全生产风险排查整治和责任倒查机制。探索建立新型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深化餐桌污染治理,健全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健全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加强网络安全体制建设,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
(47)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聚焦“做强乡镇、做实村居,做精网格、做暖家庭”,整合结对共建单位、“三官一律”、“一书记三大员”等各类挂钩服务村(社区)力量,完善“全市一张图”平台功能模块,做深做透单元场景、业务场景,健全“一镇(村、企)一档”,推动各领域数据归口汇聚、切分下沉、贯通到底,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持续优化乡镇(街道)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健全乡镇(街道)职责和权力、资源相匹配制度,理顺县乡职责关系,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深化重点信访事项梳理归纳和分析研究机制,严厉打击滋事扰序、缠访闹访等行为,引导群众依法有序表达诉求。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强化市民热线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机制,完善分类分级预警预防、风险排查管控、帮扶救助等工作机制。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深化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进一步健全区域性治安稳定明显问题重点整治工作机制,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
(48)健全数字赋能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持续推进集信息采集、集成共享、监测分析、指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的大数据调度指挥平台建设,实现一个渠道、一网通办。聚焦镇村、企业、学校等领域,健全完善“一中心连两端”协同调度模式(基层治理协同中心和部门端、企业或学校端),持续推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社会事务进校园、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准入、督检考、会议管理等五项工作机制,积极探索运用“基层一张表”,达到减量、提质、增效目标。
(49)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完整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制定我市贯彻落实《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8年)》若干措施,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完善推动绿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考评激励办法,增强数字赋能干部政绩考核的实效,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精准画像、精确到人。健全完善激励和保护干部担当作为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正确看待干部履职失误和错误,综合运用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加大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力度。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重点产业链、重点项目等一线磨炼,全面提高干部抓发展促落实能力。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任期制,保持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任期稳定,完善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化拓展近邻党建工作。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持续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巩固提升流动党员双向管理品牌,推动党建带群建工作提质增效。
(50)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坚持和深化“知、督、促”工作机制,动态更新习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监督台账,突出围绕政治、经济、自然三个生态开展“打深井”式监督,持续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健全防治、官僚主义制度机制。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探索完善违反工作纪律案件暂缓处理制度,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严格落实精简规范会议文件和各类创建示范、评比达标、节庆展会论坛活动要求,严格控制面向基层的督查、检查、考核总量。
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实践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的有效载体,不断提高“三不腐”综合功效。稳步推进审查调查基础性工程建设,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严肃查处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完善对重点行贿人的联合惩戒机制,强化对腐败关联犯罪的全链条惩治,加强诬告行为治理。一体构建追逃防逃追赃机制,扎实开展“天网行动”。系统推进“清风润莆田”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实施“挖掘御史文化,传承千年廉脉”工程。健全完善党委全面监督与纪委专责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实效。加强纪委专责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以及职能部门监督的联动协作,建立健全“检查成果库”,充分挖掘、运用部门检查成果。进一步健全巡察整改体制机制,优化“边巡边查”流程,探索完善“审巡纪”联动监督机制。优化调整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力量配置,推动在垂管系统省级以下单位开展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管辖和监察措施使用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实效。推进执纪执法和刑事司法有机衔接。加强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改革,用好“点题整治”“强基促稳”等载体,加快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与“全市一张图”的贯通融合,不断完善基层小微权力监督模式。
(51)完善改革推进落实机制。对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察内容,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健全完善改革激励机制,鼓励基层结合实际开展创新,支持干部敢闯敢试,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完善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工作机制,开展改革优秀案例评选等,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推动全市改革工作取得更大突破。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凝心聚力、担当作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新的改革实践纵深推进绿色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先行市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莆田实践新篇章。
下一篇:永定农特产品“借楼出海”
相关推荐
友情推荐: 杏彩体育官网 | 杏彩彩票平台登陆 | 杏林体育app下载安装